朱莉.馬奈印象畫派的守護天使文化 / 海角萍踪

朱莉.馬奈印象畫派的守護天使

發布日期:2025-01-03 沈大力

謂「印象」,轉瞬即逝。然而,十九世紀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所繪的《日出印象》,傾心向陽,勒阿弗爾霧港天空一點紅,意境非凡,跡象持續150個春秋。《睡蓮》池韻,《野罌粟花》逸趣猶存,且啟發出後印象派梵高給人更強烈感染的《星夜》。

今歲,在法國廣泛紀念印象畫派誕生150周年之際,人們又暢談「莫奈印象」,特別追懷印象派女畫家朱莉.馬奈(Julie Manet),這位「印象」運動的守護天使。朱莉生於1878年,母親貝爾特.莫里索以《搖籃》和《洛里安港風景》一躍而為該派最傑出的女畫家。她的伯父歐仁.馬奈為愛德華.馬奈的弟弟。這一姻親關係使得天資絕高的朱莉成為馬奈家族的「驕女」。

朱莉成長於印象畫派的搖籃

朱莉在雙親離世後有幸得到雷諾阿、德加和詩人茹爾.朱伊的悉心呵護。雷諾阿1887年畫的「女孩兒與貓」就是朱莉孩提時的意態,色彩怡淡柔和,德加稱讚此畫為「一個花瓶」。德加還安排朱莉跟艾奈斯特.魯亞爾在盧浮宮的繪畫展廳裡相遇。兩人一見傾心,結為伉儷。他們倆跟盧浮宮榮譽館長保爾.雅默一道,致力於印象畫派的拓展,在馬赫莫丹博物館設立了印象畫派基業庫。

畫朱莉形象最多的當屬她母親貝爾特.莫里索。莫氏的作品中不時閃現朱莉的倩影。她為女兒畫了70幅肖象,幾乎佔了她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洛里安港風景》裡,那個手撐潔白陽傘,閑坐堤岸上的少女,就是母親心目中的天然「印象」。女畫家用海港風景襯托幻境中的人寰,仙凡相應,仿佛法蘭西的「月裡嫦娥」。

朱莉成長於印象畫派的搖籃,欣賞印象派藝術家的畫作,熱衷於跟他們過往。她在自己日記中寫道:「我喜歡凝眸這些美妙的畫幅。它們讓我更親近地生活在慈母身邊。」朱莉自幼便從印象派的作品中得到慰藉,使她意識到爾後要更廣泛地傳播該畫派的輝光,以此作為自己的天職。

印象派畫家肇始步履艱辛。朱莉的伯伯愛德華.馬奈1862年所畫《土伊勒裡的音樂》因不循規蹈矩而遭到激烈的批評。翌年,他在「被拒絕者沙龍」裡推出《草地上的午餐》,觸怒了院體派畫壇。1865年他展出兩年前受提香《烏爾班的維納斯》啟迪獨創的《奧林匹亞》,更引起畫壇一片譁然。總之,他的畫作因有奇特的印象派特徵,一直不被美術界認可。1883年,馬奈病逝,遺孀蘇珊娜生計艱難,親友紛紛以買他的畫相助,出資認購他的名作《奧林匹亞》,希圖讓它進入盧浮宮。弟媳貝爾特.莫里索還想將她從逝者那兒繼承來的《摺扇侍女》存入盧浮宮,也未能如願,遂寄希望於自己的女兒。直到1903年,朱莉.馬奈終於通過饋贈,將該畫珍藏進盧浮宮,表達了對伯父的尊崇,並了卻母親的宿願。

印象派走過了曲折的歷程。其時,愛德華.馬奈周圍聚集着一批忿於經院派排斥的「被拒絕者」,組成一個「合作畫家有限公司」,由初出茅廬的莫奈領頭,於1874年4月16日在巴黎舉辦了首屆獨立畫展。參展的有雷諾阿、畢沙羅、西斯萊、塞尚和貝爾特.莫里索,還有很多如扎薩里.阿斯特魯克、朱塞.普德等籍籍無名的「反叛者」。展會上,莫奈推出他的得意作品《日出印象》,被路易.勒魯瓦蔑稱為「塗鴉」,在「沙裡瓦裡報」上撰文揶揄:「印象!我也對自己如此說,因為我受到了感染,其中倒是確有印象。」另一位評論者茹爾-安東尼.阿卡斯塔尼亞裡與之應和:「他們展示予人的不是景致,而是對景致的印象和感觸。」

1887年,莫奈一行舉辦第三屆獨立畫展,竟然採納了路易.勒魯瓦給這批獨立派的「美名」,公示他們辦的就是「印象派畫展」。然而,這一舉動非但未得到正統畫壇承認,而且也沒有獲得大多數觀者的理解,不少人甚至認為,這是一夥在畫布上橫塗直抹的「烏合之眾」。1874年的首屆印象派畫展就以失敗告終:30來個參展者,200多幅畫,願購者寥寥無幾。畫展門可羅雀,虧空三千多法郎。翌年,他們舉辦了一次競賣,仍然遭遇一場滑鐵盧。馬奈也落拓到他自己描繪的《苦艾酒飲者》慘境。

朱莉.馬奈眼見印象畫派始終得不到社會認可,長大後決心為該畫派討回公正,參加了1896年和1898年的獨立畫家沙龍。她終身癡迷收藏印象派畫家的作品,個人出資回購流散的畫幅,辨識贗品,維護獨立畫派的版權和純正性。她聯繫盧浮宮及里昂和圖盧茲美術館接受了《貝爾特.莫里索畫譜》,讓一位被漠視的女畫家脫塵封而為印象派運動的旗幟。

文藝評論家瑪麗雅娜.馬迪厄指出:「由於朱莉忘我的奮爭,貝爾特.莫里索終於進入法蘭西畫史。」法國公眾博物館裡,凡其傑出作品,都是朱莉提供的。2019年,巴黎奧賽博物館為貝爾特.莫里索舉辦了專題畫展。朱莉去世前,於1957年喜獲莫奈《日出印象》真跡,洞燭其玄秘及其現代性,使之成為最負眾望的印象派燈塔。1950年,朱莉在廣播電台「藝術與生活」專題節目裡追溯了馬奈畫坊和貝爾特.莫里索在彼當模特的軼事,再現印象派畫壇的氛圍。

朱莉開拓的全新境界流風遺韻

在法國,印象畫派崛起,是發生在該派百年聖誕的1974年。那年,巴黎大宮殿舉辦了規模空前的印象派畫展。更令人欣慰的是,百載之後的今朝,馬奈、莫奈、雷諾阿和畢沙羅等印象畫派大師終於在公眾面前顯露崢嶸頭角。2024年,巴黎奧賽博物館在紐約國家藝術畫廊的得力協助下,再度推出「印象畫派一百五十年大型畫展」,顯示整個印象派的全貌,即所謂的泛印象主義。館長樂利伯還決定,將奧賽博物館珍藏的178件印象派藝術珍品,分別出借給國內34個美術場館展出,同時還吸收了美國和英國的畫藝卓越藏品。這樣,華盛頓國家畫廊送來了德加《女舞蹈演員》和馬奈《大歌劇院的假面舞會》等幅傑作,倫敦古赫多爾德美術館提供了雷諾阿的《包廂》,坎薩斯城出借了莫奈的《旱金蓮林蔭大道》等名畫。

由於朱莉的大量捐贈,建立於1934年的巴黎馬赫莫丹博物館收藏了印象畫派諸多名跡,成為印象畫派的聖地,得名「莫奈博物館」。2021年秋,該館舉辦「朱莉.馬奈印象畫展」,向這位藝術革命運動的忠實兒女表達敬意。人們今天到馬赫莫丹博物館觀展,可見朱莉.馬奈於1894年在巴黎韋伯街時的秀骨清像。作為馬奈家族最後一位成員,朱莉開拓的全新境界流風遺韻,溢於法蘭西大地,豐富着現代人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