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由福建省教育廳、福建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福建省歸國華僑聯合會主辦,香港鏡報、福建師範大學、福州市教育局承辦,廈門國際銀行、麥斯特人力集團協辦的閩港澳台僑校長圓桌會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圓滿舉辦。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李興湖、香港鏡報執行社長徐新英、福建師範大學校長王長平、廈門國際銀行行長曹雲川等領導嘉賓出席開幕式並致辭。歐洲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陳俊龍,歐洲科學院院士、河南理工大學副校長金雙根,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教授趙丹,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德籍院士、歐盟中國(合作)中心主席劉雨雄,馬來西亞科學院院士、拉曼大學校長拿督尤芳達,馬來西亞科學院院士、馬來西亞拉曼理工大學校長拿督李仕偉,以及來自閩港澳台僑地區約140名大中小學校長、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等圍繞「人工智能時代人才培養的創新與變革」進行深入探討。會議由福建省教育廳廳長葉燊主持。
李興湖指出,福建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和人工智能的重要論述,將人工智能時代人才培養作為數字福建建設的重要內容,努力發揮教育交流合作的橋樑紐帶作用,推動閩港澳台僑合作走深走實。希望閩港澳台僑學校加強人工智能教育資源分享,共同建立人工智能教育資源平台,豐富學習內容,拓寬學生視野。通過學生交流、教師互訪、聯合培養等方式,探索面向未來的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新模式,共同培養具備創新思維和實用技能的複合型人才,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攜手推進人工智能領域的科技合作,共同開展科研項目,推動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闖出新路,為區域的繁榮發展注入新動力。
徐新英表示,《鏡報》立足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具有鮮明的「港」字特色和「僑」字特色。作為肩負社會責任的媒體,《鏡報》始終對全球重大議題和前沿科技保持高度關注。她表示,傳媒行業應順應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和受眾需求的變化,不斷改變信息傳播方式,加強傳媒教育與人工智能的融合,構建政企校媒合作機制,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技能,培養既具備傳媒專業素養又熟悉人工智能技術的複合型人才,提升傳媒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王長平表示,福建師範大學深入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從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培養模式、考核評價等方面開展全流程、全鏈條的探索與實踐,把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作為推動學校教育範式變革和生態重構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具有福建師大特色的AI賦能教育教學新模式,培養引領未來的高素質人才。閩港澳台僑攜手共進,將為推動中華民族的科技進步與繁榮發展、建設教育強國貢獻力量。
曹雲川表示,建設教育強國,聚僑力匯僑智,教育離不開產業資金的投入。廈門國際銀行長期以來積極踐行嘉庚先生關於「實業與教育」的思想,積極助力教育事業,持續注重人才培養,以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供助力,並率先走出華僑金融差異化發展道路、推出自主研發的AI大模型應用ChatXIB,形成一系列產學研投融的創新組織。
在開幕式上,還舉行了第三屆「閩港澳台僑社會責任推廣大使」評選活動頒獎典禮。福建省教育廳廳長葉燊對獲得「社會責任推廣大使」和「優秀社會責任推廣學校」的個人和單位表示熱烈祝賀。據悉,本屆評選活動以「賡續中華文化 擁抱永續未來」為主題,來自閩港澳台僑地區307所學校的學生積極參與,共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202名,19所學校被評為「優秀社會責任推廣學校」。本次頒獎典禮對福建賽區的獲獎學生和學校予以表彰和宣傳,有助於充分發揮示範效應,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傳播。
科技為人文賦能,人文為科技賦值。在校長圓桌會主旨發言環節,26位來自閩港澳台以及海外的校長、科教工作者、企業負責人等通過主旨發言,共同聚焦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升教學質量,培養適應未來的人才。福建師範大學副校長鄭家建,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秘書長、資深媒體人高璐分別主持上午和下午的主旨發言。
本屆校長圓桌會是第二屆中國僑智發展大會「匯僑育智」板塊之一,旨在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賦能行動,探討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教育質量,培養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人才,為學習型社會、智能教育和數字技術的發展提供有力的行動支持。據悉,在校長圓桌會期間,海峽出版發行集團雲書館-數智學習平台也在會議現場同期舉辦了配套展覽,助力數字賦能,傳播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