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個天天思考地球的小鎮,叫德清地理信息小鎮。
這裡,無人機、無人小巴、無人快遞車時常穿梭,年輕面龐隨處可見。
10餘年間,1.31平方公里的小鎮核心,聳起了64幢產業大樓,來了430家地信企業。其中全國百強地理信息企業14家。
2018年,世界地理信息領域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首屆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在這裡隆重舉辦。
2022年5月,國內唯一的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成功落戶這裡。
去年11月,省部共建莫干山地信實驗室順利揭牌;地理信息小鎮蝶變為拔節生長的國際地信城。
未來三年,德清再吹號角:這裡將取得10大突破性進展、引進100個標誌性項目、培育30家專精特新企業、「地理信息+」產業規模突破600億元……
如今,新一輪地理信息高質量發展暨地信造峰行動已全面啟動。
一個全球時空信息基礎設施承載地、全球地理信息產業集聚高地、全球地理信息重要創新策源地、全球地理信息國際化交流重要窗口正冉冉升起。
世界地信看中國,中國地信看德清。
小鎮理念,撐起全球「大格局」
穿過德清主城區,抵達縣城之南,眼前盡是林立的高樓,這就是德清地理信息小鎮。2018年11月19日,首屆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在此舉辦,小鎮一舉聞名天下。
更可喜的是2022年5月,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在地理信息小鎮辦公。這是聯合國在華設立的首個直屬專門機構,它讓德清又多了個更高級別與世界接軌的窗口與平台,步入全球賽道。
這標誌着德清地信事業發展實質性邁向國際化,更意味着德清地信事業發展不僅僅要代表引領全國之先,還要肩負起深層次參與全球治理、促進總書記「三大全球倡議」推進的新使命。
創新中心成功吸引了莫干山地信實驗室、莫干山地磁大科學裝置研究院等一批科創載體入駐,各方支持、機遇疊加、優勢集成、資源匯聚,推動小鎮能級躍升、產業發展邁向更高峰。
特別是省部共建莫干山地信實驗室揭牌落地,既預示着德清地信事業發展被注入更多超越縣域層面的國家資源、省級資源,更意味着德清地信事業發展不僅僅承載着縣域自身的發展,必須肩負起以德清擔當扛起國家戰略、省級戰略的新使命。
這裡將打造世界一流的開放型、樞紐型時空信息科技創新與智能應用中心,成為全球性地理信息公共產品的研發基地和服務平台、國際地理信息高端創新要素的匯聚地、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培育的主陣地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創新地。
然而,這樣高大上的戰略產業崛起後面,居然是「無中生有」。
14年前,國家布局地理信息產業「一主十副」園區。正在打造「工業強縣」的德清縣,敏銳地看到了其背後新興的朝陽產業的潛力和前景,立馬對接、主動聯繫。
千辛萬苦,2012年,浙江省地理信息產業園終於在德清發芽。
隨後十多年裡,德清地理信息小鎮內企業如雨後春筍,集聚了地信關聯企業430多家,地信主鏈產業規模達到近百億元,一批地信領域創新平台、載體也先後落戶,地信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發展欣欣向榮。
如今,3.68平方公里的產業園,涵蓋晶片研發、裝備製造、數據生產、產品開發、軟件研製和信息服務的完整地理信息產業鏈已經形成。產業、城市、科技高度融入,齊頭並進。
布局舉措:打造人才「制高點」
今年6月,搬入德清的浙江工業大學,成立地理信息學院,全職聘請曾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等榮譽的國家級領軍人才陳曦教授擔任學術院長。
隨後,浙江工業大學地理信息學院首次發布公告,面向全球招聘教學教研專任教師、優秀青年博士、博士後,成為行業焦點。
「這是一條時空信息科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的新賽道,與德清打造國際地信科學城,力促『地信+』產業人才集聚的目標相輔相成。」學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余昶說。
事實上,早在德清地理信息小鎮創辦之初,德清決策層就把眼光瞄向了人才。他們量身定制人才招引政策。並與全國15所高校合作建立「就業實踐基地」,定向培養地信人才;2013年以來,小鎮還聯合園內企業,設立地信學子獎學金,着力培育本土地信人才。
而落地全國縣域唯一的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全國縣域唯一的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更是催生了旺盛的技術、人才需求。
據統計,截止目前,國際地信城以創成省級重點實驗室2家、高校科研院所7家,集聚院士級人才10人、國家級人才25名、省級人才43人,地信領域人才突破8000人,10餘項國家標準、50餘項行業標準、400餘項發明專利從小鎮誕生。
去年,這裡又推出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綜合改革18條舉措,升級人才新政5.0,建立縣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鎮(街道)「人才服務專區」和高層次人才服務聯盟,為人才提供註冊落戶、專利申報等「一站式」服務,安排人才公寓3000餘套……一攬子新政策、一系列新舉措相繼發布,無不顯示德清當好人才「伯樂」的信心和決心。
河南測繪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張淑嶺曾多次到德清考察交流,在他看來,德清地信產業高速發展,形成一定規模,產業發展品質處於全國領先水平,人才是關鍵。
產業發展,瞄準全球「金名片」
一任接着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2024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概念,這既對德清地信產業轉型提供了根本遵循,更對地信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今,「地理信息+」產業效能持續釋放:太空中,「德清一號」衛星遨遊其間,不斷往地表傳回數據,為農業、水利等部門提供數據支撐;農田裡,手指尖輕輕一劃,無人機在10秒內起飛,播種、灌溉一氣呵成;地面上,無人駕駛小巴、無人駕駛清掃車等常態化作業。
「這是小鎮區別於國內外其它地信產業園的優勢所在。」高新區地信發展中心主任湯獻國坦言,在一個集聚的產業鏈中,不同環節的企業可以共用資源、經驗和技術,實現合作與創新。這也是小鎮多年堅持補鏈強鏈延鏈的一個重要原因。
前不久,千尋位置在「德清地信企業協會」微信群內,發起一則供應商招募通知,招募領域涵蓋地圖採集、數據處理、工業物聯網平台等,短短幾分鐘,中測時空、德清阿爾法創新研究院等來自小鎮的力量紛紛報名響應,最終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千尋位置招募,只不過是眾多地信企業中補鏈強鏈延鏈的一個縮影。
從當初的純粹測繪地理信息,向今後價值鏈更高細分鏈條跨界融合,從現今的完整鏈條,向今後集成着科研配套、金融機構、驗證中心等功能的圈層式產業生態發展,從眼前的信息服務業,向今後的製造端延伸拓展,一連串把地信滲透性強、牽引力強的優化勢能正顯化釋放。
眼下,德清正以全球格局、國家立場、浙江探索、德清擔當,深入實施「地信造峰」行動,出台《德清新一輪地理信息高品質發展暨地信造峰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進一步形成全縣上下全面推進地信造峰合力共為,向外界傳遞德清高標準建設國際地信城、高品質發展地理信息產業的強大決心和堅定信心。
《方案》提出了謀劃莫干山時空信息算力中心、爭取設立國家地理信息數據備份中心,建設國家時空數據開放共享中心。創建國家測繪技術創新中心。啟動運營國際地信學院,設立地信海外交流中心,辦好國際地信周,推動國內外重大展會和重要論壇落地,提升縣域國際影響力……
相信不久的將來,這裡將會連綿誕生一個個蘊含新質生產力的新技術、新產品、新項目。德清爭當縣域高質量發展全優生的步伐也將越來越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