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華健: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容質疑政經 / 港澳政經

馮華健: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容質疑

發布日期:2024-04-30 鏡報記者

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深入實施,五年來,大灣區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金融市場融合以及創新科技等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作為第十至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的香港金融發展局副主席、資深大律師馮華健接受鏡報訪問時表示,香港是大灣區四大核心城市之一,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航空樞紐,其專業服務享譽全球,加上「一國兩制」的雙重優勢,能夠協助大灣區內地城市開拓國際市場,發揮香港「引進來、走出去」的重要角色。五年來,香港在大灣區建設中既是參與者、貢獻者,亦是受益者。

香港是大灣區參與者貢獻者

馮華健稱,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的一分子,是大灣區中兩個特別行政區的其中一個,香港有着特別的角色及任務。香港有156年英國殖民統治背景,在1997年回歸祖國。祖國給予香港特區的特殊地位,享有高度自治權。香港有獨立的法定貨幣,與國際貨幣自由兌換,與美元掛勾。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回歸25周年表明香港的繁榮穩定的基礎來自香港的法律制度,香港擔任着國家對外的窗口及橋樑的作用,與世界接軌,與各國建立緊密的經濟和貿易關係,香港同時配合着國家現代化的發展進程,有着無可比擬的角色。

隨着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馮華健強調,香港必須尋求更多新興市場的發展機會。他提到,近年來特區政府鼓勵香港青年人投身大灣區發展,並推出了一系列稅務優惠及幫扶政策。馮華健希望香港的青年人在創業就業方面能夠積極配合,共同推動大灣區的發展。

發展東盟新興市場

在談及香港與東盟等新興市場的關係時,馮華健表示,香港與東南亞有着深厚的歷史淵源。他強調,香港具有熟悉東南亞市場的優勢,必須繼續發揮文化的「軟實力」。同時,隨着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等國家接受人民幣作為石油交易貨幣的消息傳出,人民幣國際化趨勢愈發明顯。香港作為全球首一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對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鞏固香港國際金融地位具有重要意義。隨着時代的推演,香港已不能只倚賴出口美國、歐盟這歷來兩大出口市場,必須尋求更多如東盟、東南亞、中東等的新興市場。他在去年底帶領金融發展局團隊首次訪問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等國家,也參與了全球氣候變化高峰會議,這次是金融發展局首次以官方身份出席,會議介紹了香港綠色金融,以及如何面對氣候問題,這是一大突破,值得香港人自豪。對於外界質疑香港在社會運動及疫情後會否失去昔日的國際地位,馮華健則認為,雖然香港的國際地位面臨種種挑戰,但與此同時,香港也開發了新的市場,透過積極參與不同的高峰會議,以宣傳香港,講好香港故事。

香港的法治精神讓國際社會有了定心丸

他續說,香港自開埠以來,已與東南亞有着深厚的歷史淵源,東南亞有5500萬華僑,是全球華僑的核心地,這些華僑與香港有着密切的關係,之前有很多東南亞華僑子女來香港受教育。

除了發展東盟外,也要發展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等市場,中國是它們最大的石油能源買家。2022年年底沙特阿拉伯王儲宣布願意接受人民幣作為石油交易貨幣的轟動全球的消息。自二戰後,國際能源貿易一直以美元作為交易貨幣,但今天中國已作為他們最重要的合作夥伴,隨後阿聯酋也宣布人民幣作為交易貨幣,巴西宣布接受它們供應給中國的糧食以人民幣作交易,金磚國家也漸漸達成共識,以人民幣等美元之外的其他貨幣作為交易貨幣。這演變促進了人民幣國際化。因為香港具有「一國兩制」的優勢,可助人民幣達至國際化。馮華健稱,在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遜宣布美元與黃金脫勾,當時絕大部分國際商貿以美元作交易貨幣,大量美元存放在倫敦、歐盟等地,致使今天倫敦仍是美元主要離岸交易中心,擁有國際金融地位。所以,今天香港作為全球首一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有利於香港未來的發展前途,也大大鞏固了本身的國際金融地位。雖然當前國家及香港經濟面對種種挑戰,但他對來年的經濟仍抱着樂觀的心態,雖然香港只是一個彈丸之地,但香港人可盡自己的角色,幫助國家達至現代化,穩定國家的經濟。

馮華健指出,雖然時移世易,香港已不再享有製造業的傳統生產地位,不少工廠已遷移珠三角、長三角等地,但其最重要的工廠資源包括資本的基礎和專業管理人才仍留在香港作為其製造業的總指揮。香港仍保持着國際的金融地位,一是港元可自由與其他貨幣自由兌換,二是香港擁有「普通法」,享有司法獨立的元素,香港的法治精神,讓國際社會有了定心丸。

「香港的強項優勢就是擔當着一個對外橋樑的角色,可以作為外資投資內地的平台」。馮華健滿有信心地說。香港是大灣區的一分子,大灣區也是香港強大後方,未來前景可期。他希望香港人不要妄自菲薄,要對中華民族抱有信心,香港擁有「人」的天然資源,大家可以團結起來。中華文化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我們必須要把這優秀文化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