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者/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院長陳新安
◎主持/高璐 資深媒體人
◎文字/鏡報記者
◎ 視頻/「香港鏡報YouTube頻道」、Facebook、微博、華人頭條、微信公眾號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於1949年由錢穆先生等內地學者共創,當時正值激情燃燒歲月。書院如溫馨大家庭,師生情深,相互鼓勵扶持。七十五載來,書院致力傳道授業,培育英才,學術佳績頻傳,獲社會廣泛認可。新亞銘記創校先賢教誨,秉承人文主義理念,弘揚中華文化,溝通東西方學術,培育德智雙全之才。
為延續使命,面對資源挑戰,2021年成立「校友籌募小組」,成員涵蓋各年代校友及校董。旨在加強全球校友聯繫,增強歸屬感,弘揚新亞精神,培育新一代;推動籌募工作,支持長遠發展。新亞精神如明燈,代代相傳,烙印於每代新亞人心中。我們信奉、踐行並引以為豪,願此精神永續傳承。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院長陳新安(左)與主持人高璐在訪談
書院制下的中文大學:多元文化匯聚
高璐:大家好,歡迎收看由《鏡報》同香港文化促進會推出的《教育文化縱橫談》,我是高璐。今天我請來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院長陳新安教授。陳院長,您好!我們知道香港中文大學是一個書院制,它有數家不同的書院,每間書院都有它的歷史,以及不同的文化匯聚一起,形成了中文大學的特色。請簡單介紹下每一所書院各自有什麼的特色。
陳新安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裏有9所書院。每一所都有它創辦的不同歷史,以及有其獨特的辦學理念。最初中文大學是由崇基、新亞、聯合三所書院組合一起,現在加入了逸夫書院,這些都是大書院,每一所都有3000多個學生。另外,大學有兩所中等規模的書院,每所約有1200人。3所規模較小的,有300至600人。當中新亞書院較為特別,因為它在9所書院中最早創辦,且具有強烈推動中華文化的使命。
新亞書院:七十五周年歷程 弘揚中華優秀文化
高璐:新亞書院是在1949年的時候,由錢穆先生與一批內地學者共同創辦,當時為了弘揚中華優秀文化,至今已經有75週年,請向我們介紹下當中重要的發展里程。
陳新安教授:這75年來,新亞書院改變很大,它從創辦之初只由幾個房間組成的書院,請來一些內地老師教導,為當時流離失所的年輕人提供一個大專教育的機會。當時新亞書院規模十分小,第一屆畢業僅有3個學生,短短幾十年已發展到每年有800多個畢業生。75年以來,新亞書院得到很多熱心教育和認同新亞辦學理念的有心人幫助,給我們不同的支持,以及資源上的支援,甚至為新亞建校。作為一個新亞的舊生、老師以及院長的我,常心存感恩。
其實當院長之初,我感到很猶豫,因為我本身是一個從事科學研究的人,但新亞則是推崇文史哲方面的教育且為儒學重鎮,由一個理科人來當院長是否合適?最初我猶豫了很久,但之後明白事業要進到另一個階段,決定把我的時間及精力投入當中,帶動書院的發展,就此當院長至今。
新亞情懷:師生情深 培育全人
高璐:您自己本身是新亞的畢業生,可否介紹下當初您入校時的老師及同學是什麼情況。
陳新安教授:入讀香港中文大學時,我的第一志願是新亞書院,當時新亞書院已在香港中文大學校園內,但住宿、教學條件與現在差別很大。這數十年來,書院很注重設施改善,其中最大改變是增建了數座宿舍。在教育方面,我們希望教導同學在認識學科知識之外,也好好學做人。所以,書院特別培育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領導才能以及與人融洽相處等方面。書院至今有5棟宿舍,有1400多個宿位,大約四成五的學生可在這裡住宿、學習。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
適應現代需求 弘揚中華文化
高璐:您提到新亞辦學初期是為了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但現今社會變化很大。我相信科目方面設立要作很多調整,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
陳新安教授:中國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及人文價值已經深存於中國人心中。我有一段時間在書院負責通識教育,我們會根據錢穆先生辦學理念提供有新亞特色的課程,其中包括二十多門課,內容圍繞文史哲、東西方社會發展、藝術、書院歷史等方面。教授都很專業,藉着課程把中國寶貴的文化價值觀傳承下去。另外,學生須要出席雙週會,我們會精心挑選一些講者作演講,如學術界著名的學者,或社會的領袖等,與同學分享他們對事物的看法及知識的探求。此外,我們有恆常的講座,如「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新亞儒學講座」等,每年都邀請到世界知名的學者蒞臨,與中大師生和公眾人士分享研究心得。
新亞書院經歷過港英殖民統治時代,到香港回歸祖國,我們仍然充當着溝通兩岸三地的角色。我們除了與內地有密切的聯繫之外,同世界不同國家研究中國出色的學者也有密切的交流合作,着力吸納兩岸三地的學者來港教學。新亞書院具有清晰的理想,希望可成為一個中國歷史文化的推動者、融合者,融合東西方文化精髓,以建立一套用能應對現今社會問題的價值觀。
定期開展活動:樹立正確價值觀
高璐:聽到院長剛才介紹,我覺得你們定期舉辦的講座分享,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在學生成長階段幫助他們樹立一個正確價值觀,全面認識社會。
陳新安教授:在專業訓練方面,學系都致力傳授學生最新知識與技術。在德性培育方面,我期望帶領學生了解社會,鼓勵他們運用所學回饋,培養對社會的責任感及對弱勢群體的關懷。中大規定每位學生畢業前需完成一項服務學習課程,以服務社會有需要之人,書院會全力配合。
同時,我們力求凝聚新亞各持份者,新亞書院與新亞中學同源,推出「新伙」相傳‧外展關懷社區合作計劃,建立兩校學生長期伙伴關係,助力中學生克服學習難題、發展興趣,同時讓大學生鍛煉領導力,培養合作與服務精神,將價值觀傳播至社會各角落。
新亞現設六大講座,均採用線上線下同步方式進行,期望未來聽眾愈發廣泛。此外,我們與內地及海外院校開展學生互訪活動,如與美國耶魯大學已有30多年交流歷史。目前,我正商討與我曾就讀的英國牛津大學建立交流,以拓寬學生視野,並期待未來能與更多內地及台灣大學開展類似合作。
陳新安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新亞.前行」七十五周年校慶晚宴致辭
學術與文化交流:培養全球視野
高璐:您提到互相交流主要是側重學科,還是純粹是同學之間的交流?
陳新安教授:兩方面都有,且需要平衡,但我們希望他們每一次交流不單是吃喝玩樂,參觀景點,我們會讓學生定一個專題討論,例如教育制度,他們就圍繞這個題目作研究和分享,過程中他們需要互相認識,反復討論,最後達至彼此理解及包容。
高璐:我相信大學給了同學提供很多機會去學習及體驗,走進社會。
陳新安教授:我認為新亞學生同耶魯、牛津大學學生比較,絕不會落後,只不過他們需要有機會去觀摩及認識。
高璐:我知道新亞書院同內地很多企業亦有合作關係,同學是否有機會可以在畢業的時候到哪邊實習,或者就業呢?
陳新安教授:我們除了提供無錫等內地省市實習機會外,還提供新加坡、美國等實習機會。我們正透過校友的網絡,希望為學生開闢一些歐洲企業實習機會,讓他們邊學邊做。最近新亞書院還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祥波書院締結成姊妹書院,一起交流學習,並組織到大灣區企業參觀,認識內地的經濟、科技發展。
高璐:學生在內地體驗後是否觸動很大?是否多了學生有興趣畢業之後到內地工作呢?
陳新安教授:其實有很多新亞畢業生已經到內地不同省份工作多年,不少已晉升為高層。我希望新亞學生能到內地親身經歷感受,這樣便不會對內地感到陌生和疏離,存在偏頗。我希望任內能發揮好錢穆先生對新亞同學的訓勉,「敬愛你的學校,敬愛你的師長,敬愛你的學業,敬愛你的人格。憑你的學業與人格來貢獻於你敬愛的國家與民族,來貢獻於你敬愛的人類與文化。」書院在弘揚中國文化及培育優秀人才都開拓了不少項目,亦略具規模。然而,我們一直在資源極微薄的情況下耕耘,我會盡力籌募更多經費和資源,希望在培養學生人格方面多做工作。
高璐:您本身作為新亞同學的學長、老師,現又是院長,對於將畢業出去工作的同學會有什麼忠告呢?
陳新安教授:我會鼓勵他們將所學知識和價值觀,尤其是關於人文的價值,銘記於心。人生難免會起起落落,新亞書院也經歷過高峰與低谷。但創校先賢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告訴我們不要輕易放棄理想。我希望學生們能夠保持冷靜和耐心,將他們的所學應用到各自的事業領域中,推動事業的發展。當他們取得成就時,一定要回饋社會,為國家以至人類文明作出貢獻。我希望新亞學子的理念,能夠像錢穆先生那樣,着眼於整個民族和人類的文明進步。